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人物 > 正文
统战人物

徐如人,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日期:2022/06/21 点击数:

徐如人,男,汉族,1932年3月出生,祖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学历,吉林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吉林省人大副主任。

徐如人是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体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国家教委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化学奖,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获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2024年获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1949年,徐如人考取复旦大学化学系。1950年,通过考试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2年提前毕业,赴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教,亲身参与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

他是国内较早开展分子筛研究者之一,从70年代末开始从基础研究出发,在两个方面支持我国刚刚兴起的炼油催化裂化工业:一是开发REY高温水热“一交一焙”制备路线;二是开发“长效高温NaY导向剂”,解决了夏季生产中导向剂易胶凝、生产经常中断的关键难题。80年代初,他与团队按国家要求转向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就发展分子筛科技的三个重要基础问题开展最为系统的研究:一是创建新合成路线,开拓新型分子筛;二是系统研究分子筛与微孔晶体的晶化机理;三是特定结构与功能分子筛的设计定向合成。与此同时,他与分子筛界的同仁大力推动并组织国际学术交流,从1980年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开始,应邀参加了历届国际分子筛大会。1993年他与高滋等人出版<Progress in Zeolite Science, A China Perspective> (World Scientific) ,全面介绍了中国产、学、研界在分子筛科技上的成果与发展。

1995年,他和闵恩泽院士作为大会主席在中国首次召开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1998年他当选为国际分子筛协会执行理事,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进入该领域国际学术领导机构,也是徐如人的研究集体走向该研究领域世界前沿的标志;经过全国分子筛学界的努力争取,2007年,由徐如人任大会主席,闵恩泽、何鸣元两位院士为共同主席,在北京组织召开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15th IZC),来自56个国家的1000多位分子筛科学家与工作者参会,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286篇,为中国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全面走向世界铺就了道路。国际分子筛界官方刊物“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在2007年出专刊以褒奖他对分子筛科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上述系统研究为我国建立“无机合成化学”学科起到了突出作用。同时,他受聘为9种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国际顾问和编委等学术职务。

1EC4A6

徐如人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滋兰树蕙,甘当人梯,成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已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三位。他克服困难积极抓实验室建设,1993年实验室被批准为“无机水热合成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999年,该实验室更名为“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001年5月30日,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科技部正式批准在吉林大学建立“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徐如人的感召下,实验室陆续吸引多位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包括冯守华、裘式纶、陈接胜、于吉红、肖丰收、刘晓旸、霍启生、徐雁等人,他们都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徐如人在专业领域坚持奋斗七十年,造就了一个学科的辉煌,并创下多个第一: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子筛的设计定向合成研究,率先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学术合作,率先开创无机合成化学专业方向,建成国内第一家无机水热教育部开放实验室并最后发展成为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把无机化学学科建成首批国家一级学科,出版国内第一本《无机合成化学》研究生教材以及该领域的一系列中、英文版专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无机合成化学的科学体系等等。

著作等身,硕果累累,耄耋之年的徐如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从2017年起,他又开始考虑“凝聚态化学”的创建与建设,与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老师合作,多次深入讨论。他潜心思考,每天都要花四、五个小时查阅文献、撰写提纲和草稿。他想把这一辈子积累的丰富经验、科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后人。

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日,徐如人把他与夫人庞文琴教授的一生积蓄500万元全部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徐如人在东北工作了一辈子,他已经把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传递给他的学生、孩子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年从南方来到东北工作的许多同事,大都由于地域、气候、经济等原因陆续离开,但徐如人坚守了下来,这一守就是70年,一辈子,从未离开!每当有人问及原因,他总是坚定地说:“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建设需要。个人得失、条件是否艰苦,我并不会考虑。”

徐如人曾说过:“虽然我的父辈做过高官,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产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解放后,我和弟弟又把所有的家什都捐给了国家。”徐如人轻描淡写的回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早已融入骨髓与血脉之中的淡泊和风骨。徐如人捐赠的不仅仅是家什、书籍、积蓄,他何尝不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