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 图片/方卫东 受访者 视频/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伴随着小心翼翼的动作,一条堵塞的动脉被顺利通开,口罩上方的双眼聚精会神,在手术成功的瞬间露出笑意,又一颗心脏恢复了跳动。这是贺玉泉每天都会经历的场景,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瞬间,数不清拯救了多少条生命,他在心内领域苦苦钻研、不断突破,日复一日。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贺玉泉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从医28年,他始终将患者摆在首位,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个“心”的奇迹。
时间在忙碌的步伐、一份份病历、一台台手术中溜走。为了救治更多的疑难病患者,他常年加班到凌晨,最忙时平均每天只在办公室睡2-3个小时,最长连续工作22小时。“慢跑”是他长久坚持的爱好,因为这项运动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他可以随时回到工作中。
新冠疫情期间,贺玉泉发热39.6℃,坚守岗位从未休息一天,带头在三级防护下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做急诊介入手术,保证了心梗救治绿色通道的畅通。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工作职责,更是一份荣耀。”
他不会因为病例复杂而放弃任何一位患者。“那是一个23岁的急性心梗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手术风险极高,我们紧急制定了手术方案,在经历了7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患者顺利下台,那天我没有回家,守着他的病床直到度过危险期。他太年轻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那位被贺玉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患者已经能正常工作生活,并顺利完成了学业,成家立业。每每想到这些贺玉泉都特别欣慰。
这些年来,他奋战在抢救生命的前线从未停歇,信念支撑身体,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钟摆,为一个又一个患者抢夺生的时间,为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说:“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危急,一旦手术不及时很有可能就会失去生命,患者们满怀希望前来求医,我们要尽全力保患者平安。”
作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贺玉泉秉承着“治病救人是医生天职”的理念,带领团队开启“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比起身体的劳累,他更享受精神的富足,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忘记劳累,投入绝对的细致和极致的专注,手术成功后看到患者好恢复健康,他说:“这是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
谈起“劳模”二字,他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作为省内少数可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专家之一,贺玉泉已完成近6300例CTO、钙化、分叉等高危复杂介入手术,震波球囊治疗重度钙化病变例数居全国第一。他说:“劳模不仅仅是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地工作,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勇攀技术高峰,不断总结经验,发明创造,实现高质量的劳动。”
贺玉泉积极引进和改进新技术新疗法,已填补多项省内空白,其中Solitaire取栓支架治疗冠脉难治性高血栓负荷病变更是国际首创。同时,凭借心腔内超声(ICE)辅助房颤射频消融应用100台认证这一里程碑之势,贺玉泉领衔成立吉林省ICE CLUB青年联盟暨电生理青年医师联盟,推动省内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水平迈上新台阶。
把好的技术和疗法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享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这是贺玉泉一直努力在做的事。作为吉林省心内科的领军人物,贺玉泉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项,发表论文52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1篇;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贺玉泉更加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心内科介入治疗医师70余名,血管腔内影像医师12名。他从不吝啬于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才是他最关心的事。
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胸痛中心”的建设中,无私帮助20多家兄弟医院推进该项目的建设,先后与十几家医疗机构签订胸痛区域协同救治协议,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每年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0余名。同时,他在多家媒体进行宣传科普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吉林省心血管事业的建设中。
在学生心中他博学广智,在同事心中他尽职尽责,在患者心中他是“定海神针”。谈起未来,他充满了斗志:“我们要培养更多技术精湛的年轻医生,我们要创新技术、疗法,突破更多的难关,我们要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他是医者,亦是师者,更是白求恩精神的坚定践行者。贺玉泉用一颗赤诚仁心,在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初心誓言。
消息来源:焦点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