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吉林大学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开幕

发布日期:2025/03/06 点击数:

2025年3月4日、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

吉林大学师生热切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开幕盛况,并就相关话题展开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表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全面客观总结成绩,明确提出今年政府工作思路建议,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在现场聆听了报告,深受触动、倍受鼓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正逢其时、重担在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章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吉林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一员,将继续发扬学校“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传承黄大年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吉大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温暖人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凝心聚力。过去的一年,砥砺奋进,全国各个领域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尤其是以AI赋能转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及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不仅赢得了全球瞩目,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的一年,国家坚持稳的基调、进的态势,持续聚焦民生保障与改善,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推动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公立医院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推动医疗领域改革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院长刘林林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民生热点,为东北振兴注入了强心剂,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吉林省人参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吉林省人参产业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十分必要,应加强开展大学附属三级综合医院在多种疾病诊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加入人参增加疗效的临床研究,搭建多中心临床研究平台,以科技创新驱动人参临床价值转化,助力“吉林人参”从地域特产升级为国际认可的“健康方案”。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孙俊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深刻感受到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要深入贯彻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扎根吉林大地,立足吉林大学,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深化落实学校“三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完善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更加开放、交叉、协同的创新环境,建设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和实践突破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吉林大学的智慧。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雪松教授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谋划深远、精简务实,针对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总结和回顾客观全面,围绕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的举措笃实有效,我倍感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教育事业建设的系统总结与新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全面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切与持续重视,也为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节点,行政学院全体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牢牢把握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立德树人的执着坚守、从严务实的勤勉作风、斗志昂扬的奋进姿态,在干事创业中勇于担当、在倾情服务中奋发作为、在改革创新中锐意进取,持续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科高水平建设、学者高标准聚力、学生高规格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冰教授表示,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倍受鼓舞。过去的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卓越成就。报告又明确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作为一名汽车领域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智能电动车辆交叉学科,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吉林大学科研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孙铁民表示,认真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感振奋。在学校科技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稳步推进有组织科研,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着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吉大力量。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将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全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和保障,助力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研究,勇攀科技高峰。

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向威表示,人才强国是历年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高校既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孵化器”,也是聚集拔尖人才的“排头兵”,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责任无比重大。高校要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汇聚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机制建设、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上发挥新的作用。在新征程上,吉林大学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积极请才、用才,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先锋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团长、哲学社会学院2022级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崔建楠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再次吹响了新征程奋斗的号角。作为博士生讲师团的一员,我们既要在“青年看两会”中关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乡村振兴等与青春脉搏紧密相连的议题,更要在“两会融青年”中解读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与发展逻辑。青年是两会精神的“解码器”,更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答卷人”。我们要用专业素养诠释科技报国的攻关路径,以基层实践淬炼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让青年力量在强国征程中闪耀吉大荣光。

吉林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哲学社会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房安国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心潮澎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的:“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未来,我将以学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为指引,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重任与使命,以满腔热忱和不懈努力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学生会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初心使命,书写好“青春向北”的奋斗篇章!

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