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会议室,留学人员代表围绕传承和弘扬黄大年精神进行了座谈。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党委统战部及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马琰铭主持。
回忆恩师同事,汲取永远向前的力量
作为黄大年教授第一批博士生,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马国庆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时,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他说,黄老师始终教育我们,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一定要有出息、一定要报国,作为黄老师的学生,要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崇高使命,将黄大年老师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杰与黄大年教授有着长期科研合作经历,她深情回顾了自己与黄大年教授相识相知、并肩合作7年间的点滴记忆和难忘瞬间,使与会人员从近距离感受到一个“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一个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殚精竭虑的黄大年,一个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的黄大年。
诠释心有大我,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白求恩精神与黄大年精神作为吉林大学深沉厚重的精神底色,共同融入吉大人绵延不息的精神血脉。第二医院副院长、第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秦彦国教授围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诠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和“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听从国家召唤,奔赴抗疫一线,是自身作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无反顾的担当;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政治本色,使他更加坚定了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党员竖起一面旗帜的决心。
担负育人使命,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杨印生围绕学习黄大年教授因材施教、爱生如子、言传身教的生动范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老师”的要求,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新时代教师应该始终秉持四大秉性,即,求本,有理想信念;求正,有道德情操;求学,有扎实学识;求善,有仁爱之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导游、成为学生创新创造的导引、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
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郭亮认为,青年教师应该学习黄大年教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守住教师本分、回归教学本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顶天立地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淮良围绕继承黄大年教授科技报国理想,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要像黄大年教授那样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经济学院副院长丁一兵认为,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作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鹏认为,黄大年教授扎根祖国大地、根植东北沃土的奋斗精神,始终是砥砺自己前行的精神灯塔。他表示,在科学研究上,要坚持求实创新,在服务社会上,要解民生之多艰。通过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这场大考中交出自己的合格答卷。
继承精神财富,让黄大年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化学学院教授刘小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查敏先后发言,他们一致认为黄大年教授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对事业的忘我投入、对学生的关怀备至,使他们更加感受到自身肩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使命。他们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学习黄大年教授崇高的爱国情怀、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洁的道德品行,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理想,在一流的学术追求中培养一流的人才,让黄大年精神在留学人员联谊会、在吉林大学薪火相传。
认真聆听大家的发言后,蔡莉表示,大家的发言围绕传承和弘扬黄大年精神,感情真挚、发自肺腑。她指出,作为黄大年教授曾担任过会长的统战团体,欧美同学会·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有责任将黄大年精神传承下去。要通过追忆黄大年教授来反思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学习黄大年教授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深化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探索,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担当,做顶天立地的学问、做顶天立地的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蔡莉对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做爱国报国的传承者。要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将黄大年精神传承下去。二是要做教书育人的耕耘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传承好黄大年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母校、回馈社会。三是要做当代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吉大好声音,使更多外国专家学者通过广大归国留学人员了解中国、认识吉大,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