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和图片来源:听见长春 记者:徐冬雪)虽然到武汉有十几天,但是王艳军和她的同事仍然没有适应武汉阴冷的气候。
“(因为)武汉都是十多度,零上的,就没带太厚的衣服,但是到这边来的时候,没有厚衣服厚裤子在室内是非常冷的。然后同济医院看我们带的都薄,还给我们调的棉服,男款的多,虽然不太合身,但是挺暖和的。武汉这边其实特别冷,但是我们要进去穿防护服和隔离衣的时候,我们护士穿的都是单衣,要不然捂得都是水,其实我们每次脱防护服下来的时候,护目镜里除了哈气很多都是汗水,衣服里的内衣几乎全部都浸湿。”
回忆起大年初一,接到单位电话,让所有医护人员到岗集合,当时王艳军隐约感觉到:肯定是武汉疫情严重,需要各地支援。这个有着17年呼吸科护理经验的老护士长,毅然交出了请战书,报了名。
“怎么说呢,就是有一种使命感吧,既然是搞呼吸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应该承担这个担子,没有冲动,其实我接到电话,我爱人送我到门口的时候他就说了,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所以我也没跟他商量。但是回家的时候,他说,我想到了,没事你去吧。”
大年初二,吉林省首批医疗队93名护士中年龄最大的王艳军与队友们踏上了飞机,驰援湖北,飞往武汉。她记得很清楚,是晚上7:35分,搭乘的是南航包机,一路很顺利,心情却很忐忑。
“刚进去之前可能会想,少交流,避免增加感染的机会。但是真正进去的时候,看见他们的时候,也特别想安慰安慰他们,跟他们说两句话,让他们放心的那种。而且我感觉,在里面很快就适应了,进入状态,就是跟平时疗区工作是一样的,不过是身上多了一身防护装备而已。”
武汉市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区中,有多名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这里,就是王艳军和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战斗”的战场,送饭送水、擦拭身体、测血压、测血氧饱和度、输液……不到几个小时,医护人员的防护面罩上已经全是水滴,戴着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鼻翼和脸颊上也都被勒出印痕,严重处已经破皮,但他们并不担心这些。
“四班倒,每班6个小时,原来我们是3-4个小时,就已经是极限了。现在还穿着防护服,带着三四层的手套,还要穿着防护服隔离衣,还要带着不太清楚的护目镜给病人做穿刺,然后采动脉血、静脉血,这个就比较麻烦,因为戴着手套触感是不好的,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
一条三十七米长的马路,双向八车道,宽敞明亮,两侧人行步道上绿化的很好。这就是王艳军从宿舍到医院疗区的距离,但是去了半个月之久,她都没有注意到,路上种的是什么树?绿化带里栽的是什么花?
“工作的时候手机是肯定不能带进疗区的,但是休息的时候是抓紧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有时候他们给我打过来或问我,我说一会打给你,然后有的时候太晚了,自己不知不觉睡着了,也就没有联系。”
“虽然我们工作时看不到各自的脸,虽然我们休息时独自一人,不能面对面的交谈,但我们在同一个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守住抗疫第一线。”这是工作之余,王艳军在微信群里鼓励年轻护士时发的内容,作为团队里的大姐姐,王艳军说:其实就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大家不要感到孤单。
“既然来了的话,我们就要取得胜利才返回吧。所以说,到这儿之后,我们大大小小建了能有十多个群。只要有时间我就给她们发一发微信,问问回没回来,吃没吃上饭,然后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就是想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消除紧张带来的疲劳,或者是说,来到这的那种孤独感。”
元宵佳节王艳军特意发来微信,告诉记者,她们也吃汤圆,“中午吃的是湖北口味的汤圆,晚上会给大家准备东北口味的汤圆。”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此时此刻,千千万万像王艳军一样义无反顾、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依然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与看不见的病毒作着严肃的斗争。医者仁心,大爱无畏,相信仁与爱的力量可以消弭一切艰难险阻!